
當前位置: 首頁>>就業指導>>課程建設>>正文 |
近年來,我國靈活就業人數不斷增加。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,截至2021年底,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,其中,90后、00后靈活就業者占比超過50%。靈活就業已成為我國就業的新形態。
四大要素推動靈活就業迅速發展
靈活就業的興起與快速發展并非偶然,其背后受到了經濟快速發展、社會多元化以及個體價值觀變化的影響。主要來說,有四個方面:
一是共享經濟的發展。根據《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》, 2018 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為 29,420 億元,2019 年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達到 32,828 億元,同比增? 11.6%,?且預計未來三年的年復合增速10% 以上。其中,知識技能領域在 2017 年的市場規模為 1,382 億,在 2020 年已經達到4,010 億,同比增速 30.9%。共享經濟作為?種新型的經濟模式,改變了傳統的就業模式,用工形式、勞動時間和工作場所變得靈活多樣,催生了靈活就業崗位。
二是社會多元化發展。伴隨社會發展以及生產力不斷提高、需求結構不斷升級,文化、教育、經濟、技術等各領域都經歷著時代變革,朝陽夕陽產業交替更迭,新的職業體系在細化與新生中從未停止重構,科技進步也進一步催生出新職業、新就業模式。在更豐富的市場空間中,人們有了更多的職業選擇機會。尤其是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,共享員工模式的出現,快遞、外賣行業的用人大量激增,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。
三是就業觀念的轉變。1995-2009出生的“Z世代”正逐漸成為就業市場的主力軍,在文化多樣性的熏陶下,他們的擇業標準更注重創新、個性、自由、自我與價值實現。相比于80后,他們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靈活就業,成為自由職業者。某平臺發布的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,15.8%選擇自由職業,同比上升8.1%。
四是提高收入的意愿。工作的靈活性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多勞即多得,收入的高低取決于自己的工作成果,靈活就業可以使個體的收入渠道多元化,這也是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選擇靈活就業的關鍵。某從事自媒體的自由職業者表示,雖然做自媒體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成本,但當擁有了一批粉絲,內容創作也開始穩定下來之后,由廣告等帶來的收入比固定收入要多得多。
綜上所述,靈活就業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,已成為“穩就業”的重要手段,推動靈活就業高質量發展值得我們關注。
從線下零工向數字化、專業化發展
傳統的靈活就業大多是以線下零工/兼職的形式存在,這種形式的靈活就業門檻低、學歷水平要求低,且多是按工作時間計算工資的體力勞動。隨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平臺經濟的發展,信息技術、多媒體、文字處理以及知識付費等領域的工作需求正在快速增長。企業對靈活就業者的需求已經從過去大規模同質化的體力勞動,轉向個性、多樣、高質量、變動迅速的腦力勞動。
在甜薪工場與未來工作研究院聯合發布的《2022中國數字靈?市場發展研究報告》中首次提出了“數字靈工”一詞,數字靈工是區別于傳統固定??的?種彈性??模式,本質上是基于數字化轉型而產生的靈活就業的高級形態,其主要特征是線上遠程辦公,以知識技能型工作為主,工作的時間、地點和方式具有靈活性。通常由企業自主招募或由中間商進行企業與?作者的匹配撮合,基于工作時間、任務或按項目簽訂合同。
與傳統的靈活就業群體相比,數字靈工從業者往往具有?靈活性、?精專、?價格競爭?的特點。據《2022中國數字靈?市場發展研究報告》調查顯示,在這類人群中,大學本科占比43.3%,18-30歲占比62%,集中在新媒體運營、美工、設計師、攝影師、文案策劃、工程師等需要知識、創意和技能等專業化的崗位。專業化的知識、技能成為群體的競爭優勢。
變化的不僅平臺是對靈活就業者的職業要求,伴隨靈活就業市場興起,也出現了不少專門靈活就業的垂直網站,如國外的Upwork、fiverr,國內的甜薪工場、圓領等。這類平臺細化了崗位需求,提高了崗位與簡歷的匹配度,提高了靈活就業者的求職效率,并且作為第三方平臺,還能監督工作成果與進度,為供需雙方提供保障。
未來,優勢與挑戰并存
靈活就業者能夠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,做主自己的人生,按照自己的節奏選擇工作時間、工作地點與工作數量,是青年大學生追尋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。但在做出選擇前,仍然需要多一份冷靜思考,少一份盲從。
一方面,靈活就業的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,穩定性有待評估。對于很多選擇靈活就業的年輕人來說,選擇了自由的工作就意味著放棄了穩定的收入。在甜薪工場《全職遠程用戶畫像》的調研中,不少訪談對象表示,月收入波動較大,有時候在3000-4000元左右,有的能達到1-2萬元,存在著很大的不穩定性。二是個人權益難保障。傳統的全日制?作,企業與員工簽署勞動合同,就業者可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,防止企業拖欠薪資或強制解除勞動合同等行為。而靈活就業者一般不與企業簽訂固定的勞動合同,因此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對他們并不適用,若遇到合作方違約、臨時“跑路”等情況,難以維權。此外,靈活就業往往是一個人孤軍奮戰,缺少溝通,很容易對未來工作規劃產生迷茫。
2021年7月出臺的《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》提出,建立完善適應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,引導支持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,提高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保障水平。這些舉措對于切實維護和保障勞動者權益提供了保障。
未來,靈活就業或將成為更多年輕人的選擇?;诖?,大學生們要做好充分準備。
一是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。雖然目前傳統就業模式和收入相對穩定的工作依舊是?部分?的首選,但需要充分認識到靈活就業對于個人就業創業、增加收入的重要作用,消除就業歧視,理解自由職業者、斜杠青年、兼職工作者等也是高質量就業的一種方式。
二是不斷提升專業技能。隨著經濟、技術和社會發展,內容型、專業技能型?作將占據更重要的地位,從事靈活就業的人群要想獲得競爭優勢,要做到人無我有,人有我精,人精我專,人專我創,時刻保持學習狀態,走在行業發展前列。
三是技能種類多樣化。未來,全社會勞動者的學習和創新意識都需要得到提升,都需要具備更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,以匹配更為多元的工作技能和體驗需求化。從業者應積極主動多維度提升自我,創造更多可能。
下一條:享聽 | 解讀職業測評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