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th id="yxmdx"></th>
        <rp id="yxmdx"></rp>

        畢業生服務:0372-3300076
        招聘服務:0372-3300194
        畢業生投訴
        投訴電話:0372-3300076
        投訴郵箱:1666235964@qq.com

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>>就業指導>>職業規劃>>正文

        面臨職場選擇時,如何做出決策

        2021-04-01 就業中心 點擊:[]

        1、選擇一份適合長期發展的工作,要重點關注哪些因素?

        答:要知彼知己,知彼是了解職業信息,主要包括職業的分類、典型職業的工作內容與關鍵任職要求、行業的分類與特點、目標單位情況;知己是了解自我,職業規劃界公認的四個方面是職業興趣、能力、工作價值觀、性格。

        2、想要發展好、收入高,是否應該盡量挑選熱門的行業職業?

        答:不考慮自己的興趣,也不評估自己的能力,盡挑社會上熱門的行業職業,這是一種非常短視、危險的做法。“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”,“風水輪流轉”,沒有哪一個行業職業可以永保自己的熱門地位。在今天快速發展的社會,某一行業職業“熱門”的持續時間更加短暫。況且,如果你沒有適合從事熱門行業職業的素質,你的發展會受到極大限制,高薪高職對你來說依舊遙不可及。追隨熱門的行業職業比較困難,明智的做法是“以不變應萬變”,根據興趣、能力確定自己從事的職業。即使冷門的職業,如果在頂尖的公司做到高的職位,你的收入、社會地位、成就感也一樣可以得到滿足。而且,根據你的興趣、能力定了職業后,你可以在選擇行業與公司時再考慮冷門、熱門等因素。

        3、工作要與專業對口嗎?

        答:工作不一定要與專業對口。專業應該是增強競爭優勢的砝碼,而不是束縛擇業范圍的禁錮。銷售、外貿、公關/市場、人力資源/行政/秘書、物流/采購、生產、質量等很多職業都不強調專業對口,因為它們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大部分可以在工作中較快地獲得??傮w而言,不要求專業對口的工作比要求專業對口的多,國內企業比外資企業更加強調專業對口。

        4、我是一個應屆畢業生,對職業或者說公司還不了解,應該首先選擇“?!边€是選擇“廣”?

        答:一般來說,職業生涯發展比較順利的人,在職業生涯的前十幾年從事的工作都是集中于某一特定領域,所以,專更重要。

        5、在職場應該發揮優勢還是彌補劣勢

        答: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于其最強的優勢領域,應多花點時間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,而不是花很多時間去彌補劣勢。彌補劣勢,雖然有時確有必要,但它只能使我們避免失敗,而不能使我們出類拔萃。因為很多能力是與生俱來的,依靠教育、學習與培訓未必有好的效果,譬如你缺乏空間想像能力,卻從事建筑設計;你對數字不敏感,卻去當會計,那么,你不僅很難取得大的成績,甚至工作也會很吃力。

        有人會很茫然,短板理論說:一個人如果有缺點,就應該盡量彌補,否則他的成就會被短板所限,只能達到短板的高度。其實,任何一個理論都不可能解釋所有的問題,短板理論比較適用于職業發展,即在確定好職業后,要在這個職業上獲得晉升,你需要花些時間彌補你的短板。然而在確定自己從事什么職業時,要選擇盡量發揮個人優勢的工作。

        6、公司人際關系復雜,我和領導、同事相處得都不好,是不是要趕緊跳槽?

        答:跳槽對于改變人際關系的效果微乎其微。原因很簡單,現在的公司人際關系復雜,你如何保證下一家公司人際關系融洽?人際關系如何,只有你進入公司與大家相處后才能知道,它不像收入,在進公司之前就可以確定。所以,你應該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溝通、人際交往等軟性能力,否則到下一家公司可能面臨相同的困境。

        7、多跳槽,收入才能快速增加,你認同這種觀點嗎?

        答:不認同這種觀點。跳槽確實可以在短期內實現收入和職位的提升,但如果我們把時間段拉長到5年、10年甚至更長作比較,會發現頻繁跳槽的人收入和職位都是處于下風,大部分很難做到公司的中高層。國外有機構對1,001名CEO和14,000名非CEO經理人的職業經歷分析后發現,員工在一家公司待的時間越長,他們升至最高職位的速度就越快。國內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,畢業3年的人收入最高的群體是3年在同一家公司的人,跳槽次數與收入成反比。

        8、面臨職業選擇時,有什么常見的決策方法可以推薦?

        答:推薦兩種常見的方法:

        1 以中長期職業目標為導向

        譬如你在35歲時面臨兩個工作機會,一個是管理規范的大公司的總監,一個是發展迅速但比較混亂的中小規模公司的副總,如果你40-45歲的中長期目標是一直打工做高管就選擇前者,將來想創業就選擇后者。

        2 平衡單決策法

        使用這種方法的前提條件:你面臨的工作機會都是你的職業目標,并且你對它們都比較了解。

        崔曉工作六年了,前三年在一家獵頭公司做調研員與助理顧問,后三年在公司內部做招聘主管。最近她面臨選擇:是在公司內部晉升為助理人力資源經理,還是去獵頭公司做顧問。兩份工作的異同她很清楚,長期來說,她樂于且勝任任何一份工作。那么,她可以用平衡單決策法做出選擇,步驟如下:

        a 列出自己考慮的項目,可以涉及發展空間、收入、壓力等各個方面;

        b 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針對不同的職業回答每個項目的得失,計分范圍1—10分;

        c 根據考慮項目的重要性,給它們乘上權重系數1-5;

        d 將原始分數乘上權重系數,合計每個方案的正負總分;

        e 正負相加,算出得失差數。通過明確自己考慮的要素,并將它們量化,選擇的結果就會水落石出。

        9、就工作還是考研這件事,應該怎么做選擇呀?應該都試試嗎?

        答:不需要都試試。工作與考研本身都不是目的,是實現職業目標的手段。因此,你首先必須有明確的職業目標,視職業目標的要求作出決定。譬如你想從事研發、醫生、律師這樣對學歷要求高的職業,你需要考研。如果想做銷售、市場、人力資源、行政、物流、質量等工作,他們對軟性能力的要求甚于學歷,就可以先工作,以后有機會讀個在職的碩士也可以。如果第一學歷是全日制統招本科,不讀在職碩士也沒有什么負面影響。

        10、在大城市讀法律專業,通過司法考試,因生活壓力,迫不得已帶著娃從大城市回到老家。發現法律圈與我信仰差距太大,而要舍棄資格證書又覺得太浪費,我在小城市應該怎么辦?

        答:1 選擇與法律專業對口或者有專業優勢的工作:直接對口的工作有律師、單位內部的法務,或者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法院、政法委等部門也是有專業優勢的。如果做律師,前面一兩年的收入可能會很低,但熬過了這段時間會好很多。

        2 選擇與自身的興趣與能力優勢相匹配的工作:很多職業不要求專業對口,譬如銷售、市場、人力資源、行政等,只要你有興趣,且具備這些職業需要的溝通、表達、談判等軟性能力,也可以作為目標崗位前去應聘。

        引用:職業咨詢顧問陳凱

        上一條:大學生就業指南!河南高校6位大咖帶你突出重圍!

        下一條:面試中5大高頻問題這么答,一秒讓HR眼前一亮?

        關閉

        新聞排行

        • 地址:河南省安陽市高新區弦歌大道436號        郵編:455000
        • 聯系電話:0372-3300194   傳真:0372-3300076   E-mail:jyb2900194@163.com
        • copyright @ 2009 安陽師范學院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  
        • http://www.17ssq.com,ALL RIGHTS RESERVD
        亚洲成肉AV

        1. <th id="yxmdx"></th>
            <rp id="yxmdx"></rp>